改革不突破就无法平衡再出发。未来中国乃至全球钢铁业的良好格局取决于当前改革与转型的境界。5月15日—18日,第九届中国国际钢铁大会在京举行,宝钢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德荣作了题为《改革再突破,平衡再出发,重塑全球钢铁发展新格局、新秩序》的主旨演讲。他从中国钢铁业取得的巨大成就、中国钢铁产业调结构再平衡的方向、中国钢铁行业未来竞争格局趋势等方面,对重塑全球钢铁发展新格局、新秩序阐述了观点。
中国钢铁业巨大成就
不仅体现在庞大规模上
1996年中国粗钢产量首次突破1亿吨,从此全球钢铁业开启了“中国时代”,这是一个里程碑式的时代,在过去的20年里,中国贡献了全球粗钢增量的80%。今天全球钢铁业也因中国而处于一个大变局中,这是全球钢铁产业史上又一个重要的历史事件,必将再一次影响和改变未来全球钢铁业的运行轨迹和竞争秩序。
宝钢是改革开放后首个新建的钢铁基地,如今中国千万吨级以上的钢铁制造基地星罗棋布。在演讲中,陈德荣表示,中国钢铁业的巨大成就不仅体现在庞大的规模上,更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完成了支撑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历史使命。中国钢铁业作为一个基础性产业以平均远快于GDP的增速实现了对中国经济快速崛起的支撑。实现了中国钢铁业整体装备技术水平质的飞跃。中国钢铁业从引进技术与装备起步,通过消化、吸收与自主创新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冶金装备成套制造的能力体系。由于中国钢铁业装备技术水平质的飞跃从而大幅提升了全球钢铁业的平均装备水平。如今的中国钢铁企业早已摆脱了“黑大傻”的传统形象,花园式钢厂随处可见。实现了资本结构的多元化,产业效率大幅提升。中国钢铁业的民营资本已经成为一支中坚力量,外资通过合资等多种形式进入了中国钢铁业。多元资本的进入优化了中国钢铁业的资本结构,有利于行业的充分竞争,大大提高了中国钢铁业的整体产业效率。拉低了全球钢铁制造社会平均成本,为下游行业带来福利。中国由过去全球钢材价格高地转变为全球钢材价格洼地,从而改变了全球钢铁贸易流量和流向。带动了全球矿石投资,保障了未来新钢铁大国崛起对原料的需求。
但是,中国钢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产业开放比较晚;技术创新能力薄弱;行业过快增长打破了全球钢铁原料供应之间的平衡和上下游之间稳定的合作模式,钢铁业与上游之间的博弈更加激烈;中国钢铁过快出口带来的产业冲击使中国钢铁业成为全球众矢之的。
结构失衡矛盾爆发
改革不突破就无法平衡再出发
以“产能过剩”为突出表象的中国钢铁业结构失衡矛盾在2015年集中爆发,整个行业到了生死存亡边缘。陈德荣强调,改革不突破就无法平衡再出发,“十三五”期间是中国钢铁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期。转型再平衡的实质就是以市场为导向,从供给侧出发满足钢铁消费个性化、精准化要求。
结合经济环境、产业环境、需求环境等变化,陈德荣对未来中国钢铁行业调结构提出观点: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升级供给结构,实现与需求结构的匹配。结构失衡是中国钢铁业的老大难问题,中国钢铁业结构失衡的根源在于技术创新能力的薄弱,使得供应结构跟不上需求结构变化,并且因为供给缺乏创新而无法自动创造需求。中国钢铁业调结构不是简单的去产能,而是必须和技术进步相结合,提高高附加值产品比例,通过集约化和专业化提高生产效率和弹性,实现供需结构的匹配。中国钢铁业要彻底摒弃依赖学习和模仿的发展老路,走向自主创新的发展之路。创新商业模式,丰富服务内涵提升服务结构,实现产品供给与服务供给的匹配。中国钢铁业的结构失衡还表现在所提供的有形产品过剩而附加在产品上无形的服务严重不足。钢铁行业制造环节流程长,研发、采购与销售等产业链各环节内部也是错综复杂,具有很大的优化空间。因此,钢厂不仅要提供好的产品,更要提供好的增值服务。无论是钢铁的实物产品供给还是依托于产品上的增值服务供给都需要借助于“互联网”这一现代工具以提高其精准性和即时性,“互联网+钢铁”的商业模式大有可为。重祭兼并重组的大旗,实现产业规模与组织结构的匹配。中国钢铁业的结构失衡还包括组织结构和竞争结构的失衡。重组后,不仅产业集中度大幅提升,劳动生产率显著提高,产能削减明显,而且行业的组织结构更加优化,竞争更加有序。如今中国钢铁业新一轮兼并重组的时间窗口已经打开,在行业陷于最困难的时候兼并重组的阻力会更小。即将展开的新一轮重组是市场化的减量重组,通过重组出清“僵尸企业”,在规模上要实现1+12。同时应将推进钢铁企业的兼并重组与推进国有钢企的混合所有制改革结合起来,当然也要允许和鼓励外资参与中国钢铁产业的并购重组。加快全球化步伐,推进优势产能国际合作,实现产品输出与资本输出的匹配。中国钢铁业的结构失衡还表现在国内外两大市场在资本结构上的割裂,中国钢铁业资本缺乏与全球钢铁业资本的有效融合。今天中国钢铁业规模虽占据全球半壁江山,但行业中没有产生一家真正意义上的跨国公司,这与国外主流钢铁企业多为跨国公司或全球化公司形成鲜明对比。今天中国钢铁业参与全球竞争的方式仍然是原始的产品输出,中国钢铁业资本高度集中在本土。中国钢铁业的结构优化和转型升级也要做好中国钢铁业资本的全球布局调整,提升全球化经营能力。
中国钢铁业
必将重塑世界钢铁业新格局
陈德荣指出,中国钢铁业经历这一轮再平衡之后,结构将得到优化,当然这一过程是相当长久的,“十三五”期间只是一个关键时期,我们必须开好头、起好步,定好目标。未来中国乃至全球钢铁业的良好格局就取决于我们这个行业当前改革与转型的境界,既要站高望远又要行稳致远,还要摆脱以往习惯性改革思维的羁绊。中国钢铁业未来必将重塑世界钢铁业的新格局:从粗放型外延式增长转向集约化内涵式增长的产业发展模式。中国钢铁业过去走了一条典型的粗放型发展之路,通过这一轮结构调整转型升级,中国钢铁业将转向集约化内涵式增长之路,主要体现在:通过技术进步以提高单位产品附加值的方式,增加行业盈利能力,摒弃单纯追求产量规模和销售规模;大力推进智慧制造和智能制造,钢铁业率先践行“中国制造2025”战略;将“工匠精神”融入智慧制造和精益制造中;更加依赖管理优化挖掘增长潜力。国有钢铁比重进一步下降,产业效率大幅提升。中国钢铁业已经完成对中国经济快速崛起的战略支撑,未来中国钢铁行业真正进入“充分竞争期”。国有资本比重的不断降低有助于行业在充分竞争中保持理性,产业效率也因此进一步提升。因新竞争者加入的减少,产业集中度将显著提高。如今中国钢铁需求进入饱和成熟期,中国钢铁业提高产业集中度的时机真正成熟,随着兼并重组的重新推进,产业集中度将显著提高,对企业和产业竞争力的提升作用更加明显。中国即将进入“钢铁GNP”大于“钢铁GDP”时代。中国钢铁业的全球化时机已经成熟,随着“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推进以及本土市场的饱和,倒逼中国钢铁企业的对外投资,中国钢铁资本将进入净流出时代。中国粗钢产量占全球份额已达顶峰,未来不断趋于下降,但全球第一钢铁大国的地位未来至少30年内仍无法撼动。中国因素仍将左右未来30年全球钢铁市场的竞争格局。随着未来中国钢铁业GNP(海外产出)规模的扩大及其下游产业国际化的推进,中国钢铁出口的交易对象结构和交易的品种结构将比目前有较大优化,对进口国钢铁产业的伤害不断趋于减弱。
陈德荣认为,中国钢铁业的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已经迈出了可喜的一步,全球钢铁同仁们要共同呵护这一良好的开局。但是最艰难的时刻还未到来,要做好迎接更大挑战的准备。希望大家携起手来,共同迎接全球钢铁业更美好的未来。
本届大会由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主办,中国贸促会冶金行业分会、冶金工业国际交流合作中心承办,主题为“再平衡·新发展”,并且设置了经济再平衡、钢铁新挑战、改革新举措、发展新思维、技术大趋势等议题,旨在从战略上探讨“十三五”时期经济新常态形势下钢铁行业如何化解产能过剩、如何深化企业改革、如何推进结构调整、如何加快技术进步、如何发展智能制造绿色制造、如何提高质量效率效益、如何增强国际竞争力等一系列事关行业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