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攀成钢出口钢管近18万吨。这是在国际国内钢铁市场处于“冰冻期”的严峻形势下,攀成钢国际贸易部破冰前行,穷尽一切办法,改变传统融资模式,开拓国际市场取得的成效。
■开拓创新破解难题
2015年,国际国内钢材市场价格出现了“断崖式”下跌,钢管价格尤为突出。在国际国内市场萎缩、需求锐减的情况下,资金紧张成为最大的难题。“对此,我们改变以前的销售回款方式,借助第三方力量进行融资。”攀成钢国际贸易部出口销售处副主任王琪介绍说。
据介绍,按照国际贸易的传统规则,订单从下发到收款,通常需要3个月,这对资金极为紧张的攀成钢来说时间太长。于是,国际贸易部在大额出口订单上采取了融资这一新的模式,在国际贸易部拿回订单后,通过第三方进行订单融资,从第三方提前拿回全部货款,第三方在3个月后向用户收取货款。
“这种融资方式最大的好处是攀成钢可以立即收回现金,不需要再垫资生产,把收款风险降至最低。”王琪说,2015年,国际贸易部通过这种模式实现融资金额9300万美元,为保障攀成钢的资金链贡献了力量。
■青年团队显活力
攀成钢国际贸易部共有26名职工,平均年龄30岁,是一个充满青春活力与朝气的年轻团队。他们紧盯国际市场,克服时差困难,工作中废寝忘食,拼尽全力。
王琪告诉记者:“做国际贸易要以客户为中心,必须在客户的工作时间与其沟通交流,我们需要在深更半夜工作。”
张立是出口销售处的一名年轻人,她主要负责油套管的销售。在与老客户伊藤忠丸红、伊朗国家石油公司的合作中,她通过各种途径了解竞争对手的消息,结合市场动向进行分析和权衡,突出自身优势,确保在竞争中胜出。2015年,出口销售处销售给这两家公司的套管达到5.5万吨。
同时,张立还努力捕捉新的商机,开发新用户。2015年,成功打开了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这两个新的市场,实现销量2000吨。虽然量不大,但为2016年乃至今后打下了基础。“今年争取在这两个国家取得更大的、长期的订单。”张立信心满满地说。
2015年,攀成钢拿到的最大出口订单是印度ONGC公司,销量达到45000吨;在科威特石油公司KOC拿到了21000吨订单;在土耳其STAR项目实现供货15000吨……
据统计,攀成钢国际贸易部2015年人均销售量近7000吨,这个数据在国内同行中名列前茅,充分彰显了这支年轻队伍的青春活力。
■优化物流降成本
2014年,攀成钢出口管的物流吨管成本402元,2015年下达的指标是390元。国际贸易部通过选择优质优价的港口,加强与船运公司的沟通,优化通关程序,大幅降低了物流成本为攀成钢减亏止亏作出了贡献。
国际贸易部储运科科长杜小聪介绍说,近年来,随着我国港口出口通道结构调整发生变化,国际贸易部在众多的出关港口中进行优质优价比对,最终选择在经济实惠的连云港出关,加强同连云港港务局的沟通交流,双方合作非常愉快。为了避免出现“租大船装小货”的情况发生,国际贸易部加强了与船运公司的沟通,降低了船运公司对攀成钢货物起装量要求的门槛,直接降低了物流周期和资金占用率,加快了资金运转,结汇业务也相应加快。
杜小聪说,他们在通关程序上也进行了优化,通过加强与属地海关的沟通,由以前的口岸报关逐步转变到现在的以属地报关为主、口岸报关为辅,极大地规避了货物分类的纠纷风险,提高了通关效率,为钢管装船创造了有利条件。
据介绍,随着国际油价的不断下跌,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在2008年美国率先对中国钢管实施反倾销后,其他一些国家都针对中国的钢管提出了反倾销,而有些国家明确提出使用的产品必须要有本地化元素。这些不利因素为今年扩大出口量增加了难度,
在困难和挑战面前,国际贸易部为了适应新的市场形势,通过调整优化用户结构,加强与具有长期合同的稳定客户合作,2015年,合同订单前3名的公司占总订货量的50%以上。王琪表示,2016年争取做到60%以上。进入新的一年,国际贸易部这个年轻的团队将树立“狭路相逢勇者胜”的信念,穷尽一切办法保持出口稳定增长,为攀成钢保命经营拼搏奋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