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钢铁行业及制造业的形势较为严峻,产品价格大幅下跌、产能严重过剩、需求萎靡不振。受此影响,国内相关钢铁企业收入出现大幅下跌,甚至不少企业处于亏损境地。为全面应对国内经济下滑压力,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钢研”)从2014年开始采取了一系列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措施,并加大低效、无效资产处置力度。预计2015年实现营业收入超过70亿元,实现利润总额3亿元以上,确保实现利润总额同比增长20%。
创新引领结构调整
2015年,在全行业资金链几近崩溃的背景下,中国钢研反其道而行之,从流动资金中拿出5000万元,设立科技创新基金。不设门槛,不论资排辈,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有学识、有冲劲的科技人员可以勇拔头筹,领办项目;同时,引入科技成果入股、骨干员工持股等方式,充分调动和激发科技人员的创新活力。
时下,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经济形态不断涌现,给国内传统产业创新突破带来新挑战。中国钢研坚持前瞻引领战略,始终关注并探索材料研发的最前沿。2015年,中国钢研实施了“4+1”新领域创新布局,由集团领导牵头成立了专门小组,专题推进3D打印、两化融合、节能减排、稀土材料等新兴领域创新突破,各单位也组织专业人员、专门团队,跟踪最新科技,开拓新领域,布局新产业。
为了减轻科研人员的成本负担,中国钢研分别出台鼓励自主科技投入和高端科研设备采购的两项考核办法,加强自主研发投入和研发平台建设力度,得到科技人员的积极响应。
解放思想试水混合所有制
在改革发展和转型升级中,中国钢研秉承“解放思想就是解放生产力”的原则,致力于体制机制的变革。中国钢研充分利用中央科技型企业的独特优势,积极向国资委申请混合所有制企业试点,引入民资和骨干员工持股,激发了企业的活力。
2014年以来,中国钢研以新技术产业化为抓手成立了3家混合所有制企业。其中,骨干员工和管理层持股10%~15%,同时,引入部分民营资本。目前,3家混合所有制企业发展势头良好:生产高端模具钢的天津海德公司,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已有两年订单在握;生产轻质合金的河北德凯公司,实现投产当年即产生效益,目前订单饱满;开展环保业务的晟华公司在行业内处于技术领先地位,业务快速发展,在手合同超过2亿元。2015年,中国钢研将山东境内3家稀土企业重组为山东稀土集团,并引入中铝集团、盛和资源,打造集稀土矿山、冶炼分离、高端应用和科研开发为一体的全产业链。
同时,中国钢研在产权制度、薪酬与考核、激励与约束、选人用人机制、集团化管控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政策。如制定科研人员双向流动机制,解决科研人员创新创业过程中的“上下左右”问题和创业人员的身份待遇问题;实施“春晖计划”,重点选拔一批年轻骨干进入中高管理层,解决管理层活力等问题。
降本增效严控风险
运营质量的好坏、风险的管控,在企业高速发展的时期意味着盈利能力的大小。而在金融危机来临之时,这些能力则事关企业能否转危为安,甚至决定了企业的生死。在经济形势持续低迷的背景下,全行业资金链紧绷,给中国钢研的运营和管理带来了严峻的挑战,甚至短期内出现过净现金流出数亿元的危险情景。降本增效,严控风险,已成为摆在中国钢研面前一项不得不面对的新课题。对此,中国钢研公司领导牵头,实施降本增效和成本控制,严格各项管理,严控风险,止住出血点。
首先,中国钢研大力开展低效、无效资产清理等工作。通过优化产业布局、清理低效、无效资产、控制“两金”增长、实施减员增效、严格成本管控等措施,提高企业盈利能力,加快周转速度,优化资产结构。
其次,中国钢研成立专项工作组,选择清理标的,采取破产、股权转让、资产租赁等方式开展工作;制定专项考核规定,实现清理工作与经营业绩考核、工资总额、企业负责人薪酬挂钩;建立存货采购监管和审批制度、现金回款与奖励挂钩等制度,全面掌握了“两金”占用情况,确保了资金周转率的提升。
最后,中国钢研高度关注高负债率的重点客户,严控经营风险,杜绝片面追求规模增长、效益和经营现金流与规模不匹配的经营行为;坚持“现金为王”,从严控制资金占用多、毛利率低、风险高的业务,维护资金链安全。同时,抓好对重要决策、规章制度、经济合同的法律审查,为生产经营保驾护航。 |